去年9月份,機緣巧合,我誤打誤撞地走進寫作的世界,寫寫工作中的點滴,記錄一下生活感悟,一年多來,收獲頗豐,感慨記之。
說誤打誤撞,也許是機緣巧合下點燃了心中封塵已久的念頭,原來沒動心思是因為沒有信心。這個心思其實也是我的兩位“名師”點燃起的,一位是張鋒主任,一位是黃中華書記。對于寫作我并沒有信心,雖然也算是上了幾年學,讀了一些書,但是沒勇氣去嘗試自己不熟悉的領域。一次偶然的機遇,張鋒主任鼓勵我說:“人要進步就要在最畏懼的地方起步,越是挑戰自己最怕的越是成長最快?!毙拍钍怯辛?,但是就是不敢嘗試,黃中華書記了解到我的顧慮后說:“你是有靈性的,要勇敢邁出去第一步,越寫越順手,我看好你,一定行?!?/span>
說起來容易,提筆才發現,當自己那點少得可憐的積累屢屢讓表達捉襟見肘,才感慨:“書到用時方恨少,事非經過不知難?!痹瓉?,那些文字能信手拈來,背后都有深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積累做支撐。
沒寫過作品,更沒公開發表過,也不知道如何入手。也是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,我居然想從寫詩開始,要知道沒有一定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學基礎,一般來說是不能從這種展現超高文學功底的詩歌開始起筆的,這里要特別感謝李大路書記的指導和鼓勵,潤色補充,幾經改動,終于在集團網站上發表,并為我寫出飽含鼓勵的點贊和評論,這也增加了我寫作的儀式感和信心,遂開啟后續的寫作。
說起來,我們每天日復一日干著同樣的工作,哪有這么多的事情和感悟去書寫。其實,只要稍加用心揣摩,就能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找到許多藏匿的好素材。這些素材或許是在礦下發的文件里,或許是在班前會領導下達的工作任務里,或許是領導干部下基層活動調研會里,或許是在某次暖心活動的感動里……還有很多很多都需要等待挖掘。做個“有心人”,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素材,調動自己的思維去延伸和拓寬,然后加工醞釀,這個過程最為“燒腦”,有時幾天想不起,有時瞬間開通,煎熬與傲嬌并存,這個過程真是“痛并快樂著”。
每一篇文章,都算是一次頭腦風暴,調動記憶和所感所想,難怪“不動筆墨不讀書”,動筆是最好的思考。通過這一年多的嘗試寫作,感覺自己思路比原來略有開闊,文字調用能力有所進步,原來一上手寫作就詞窮,現在敢于去挑戰,表達出來自己思想和見解,雖有稚嫩,但總算是敢于邁出第一步。
“在平凡的生活里謙卑和努力,總有一天,你會站在最亮的地方,活成自己曾經最渴望的模樣?!?/span>
我知道,現在的自己一定不是站在最亮的地方,但今天的我,更加堅定、自信和從容,這是寫作給予我的至高無上的獎賞。在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,大家都在“比、學、趕、超”中追求進步,每位作者都緊跟著集團公司發展步伐,思想不斷在翻新跟進,我在寫作這條路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,還要不斷地去總結、反思、對照學習,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,去挖掘自己的亮點。我不僅要做個記錄者、觀察者,還要做個思考者,堅守寫作的初心,并朝著這個方向前進,不斷探尋前方未知的寫作道路。
感謝一路走來,所遇的恩師和領導的指導和鼓勵。從事寫作一周年感悟,自勉!
文/圖丨王慧(安居煤礦)